1. 首页 >  字词大全

旦奭_旦奭的含义_旦奭的意思_旦奭组词

作者:方老师 更新时间:2024-09-29

 

拼音与注音

“旦奭”一词的拼音为“dàn shì”,在汉语注音中写作“ㄉㄢˋ ㄕˋ”。

词语解释

“旦奭”是周公旦与召公奭的并称。两人均是周朝初期的重要功臣,对周朝的建立和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。周公旦,名姬旦,是周武王的弟弟,也是周朝开国元勋之一;召公奭则是周武王的同僚,同样对周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在后世文献中,他们经常被提及,以表彰其卓越的贡献。

近音词

“旦奭”的近音词包括: - 噉食(dàn shí):指吃东西或食物。 - 噉噬(dàn shì):指吞食、咬食。 - 亶时(dǎn shí):指诚心诚意地对待某事。 - 眈视(dān shì):指注视、凝视。 - 儋石(dàn shí):古代容量单位,一儋石等于十斗。 - 躭嗜(dān shì):指沉迷于某种事物。 - 啖噬(dàn shì):指吞食、咬食。 - 啖食(dàn shí):指吃东西或食物。

近义词与反义词

由于“旦奭”特指周公旦和召公奭两位历史人物,因此没有直接的近义词或反义词。但在描述其贡献和地位时,可以使用一些近义词来表达相似的意思,例如“贤臣”、“功臣”等。而反义词则可能包括“奸佞”、“小人”等。

词语组词

“旦奭”作为专有名词,通常不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的词语。但在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,它们常与“功臣”、“贤人”等词连用,以强调其历史地位和贡献。

词语造句

. 在汉代蔡邕的《太傅胡公碑》中,有“傅圣德於幼冲,率旦奭於旧职”的记载,表达了对周公旦与召公奭的敬仰之情。 . 前蜀贯休在其《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》中提到“富人侯王,旦、奭、摩詰”,将周公旦与召公奭与唐代诗人王维并列,体现了他们的崇高地位。 . 明代谢在其作品《四喜记·泥金报捷》中写道:“际明时,逢圣主,显嘉猷,成懋烈,旦奭齐肩”,表明周公旦与召公奭的贡献可与当时的杰出人物相提并论。 . “旦奭”不仅了周朝初期的功臣,也象征着忠诚与智慧,激励着后来者为做出贡献。 . 无论是在古代文献还是现代文学作品中,“旦奭”都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建设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。

相关词

  • 周公旦:周朝开国元勋之一,周武王的弟弟,曾辅佐成王。
  • 召公奭:周朝初期的重要大臣,与周公旦一同辅佐周王室。
  • 周朝: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,由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建立。
  • 贤臣:指忠贞贤良的大臣,如周公旦和召公奭。
  • 功臣:指对或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,如周公旦和召公奭。
  • 历史人物:指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,如周公旦和召公奭。
  • 历史贡献:指在历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,如周公旦和召公奭对周朝的贡献。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,“旦奭”不仅是一个专有名词,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象征。它承载着中国古代历史中对于忠诚、智慧和贡献的崇高赞美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。